近日,必博娱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晓镤、李明杨两位老师的科研论文,在工程技术领域权威Top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区,IF=9.8)发表。论文题为“Dual-action mechanism of Tamarix polyphenols in inhibiting IQ and MeIQ: Synergistic scavenging of free radicals and trapping of reactive carbonyls(红柳多酚通过清除自由基与捕获活性羰基的双重作用机制抑制杂环胺IQ和MeIQ的形成)”,黄山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任晓镤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重点项目及黄山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等多方资助。
任晓镤团队此前从红柳提取物中,筛选出异鼠李素、高车前素、蓟黄素和槲皮素这4 种含量最高的红柳多酚。此次研究针对这 4 种红柳多酚,深入剖析其抑制两种杂环胺IQ(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和MeIQ(2-氨基-3,4-二甲基-咪唑[4,5-f]喹啉)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红柳多酚能通过“双重作用” 发挥抑制效果:一方面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尤其是碳中心自由基),其中高车前素的清除能力更为突出;另一方面能捕获活性羰基(如丙烯醛和丁烯醛)形成稳定的加合物,而异鼠李素和槲皮素捕获能力更强。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红柳多酚通过 “清除自由基 + 捕获活性羰基” 双重机制抑制 IQ 和 MeIQ 形成的新观点,为后续利用多酚抑制热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一类潜在有害物质)形成提供了重要思路,对提升食品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任晓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近五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兼任《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轻工学报》《肉类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安徽省黄山市第三批“科技副总”,担任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Research、Meat Science、Food Bioscience、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食品科学等食品领域高水平期刊审稿专家等。
(撰稿、摄影:科研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责任编辑:赵睛;审核:潘健 汪家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