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必博娱乐:聚焦新人新业新面貌 助力乡村振兴建新功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6-07浏览次数:790

当前,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黄山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博娱乐“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着乡村“五大振兴”,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好高校人才资源的智库作用,聚力三“新”,以学促干,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见成效。

立德育新人 守住人才振兴底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黄山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在做好高等教育的同时,助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持续开展继续教育,为乡村振兴工作输送“人才血液”。

倾情服务基础教育。学校与地方教育局、教育集团建立合作机制,成立教育实践基地,注重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乡村基础教育贡献智慧。教育科学学院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赴歙县森村教育集团联合开展“六一”文艺演出,提升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放飞乡村学生的艺术梦想。艺术学院与黄山区教育局合作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在“双减”背景下,发挥高等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创新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乡村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学校与市教育局共建山区小学美育实践教育基地,助力徽州区、歙县等山区儿童艺术启蒙,十年来,持续举行“大手牵小手”志愿支教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延伸活动内涵,助力山区儿童在艺术学习的路上筑梦、追梦、圆梦。6月1日前,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情暖童心”活动,赴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等为困难家庭的学生赠送画笔和绘本,陪伴学生开展“六一”活动,帮助山区儿童疏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升山区儿童的幸福感。

扎实开展高等教育。学校强化“大思政”教育理念,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反哺家乡的情怀。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大学生,学校建立全方位的资助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落实好国家级资助政策外,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持续开展黄山学院贫困生导师帮扶工程,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生导师帮扶工作坚持“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2019年以来,贫困生导师制度持续帮扶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00人次,有效提升对乡村大学生的育人效果。此外,学校开展种茶、制茶、品茶、食用菌种植等特色劳动课,激发学生知农、懂农、爱农情结,培养年轻一代高素质新农人。

持续提升继续教育。学校坚持“以校兴城、以城育校”的理念,积极构建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近年来,学校立足专业优势和特征,相关科研团队专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一线,将学术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上,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继续教育。学校在菌种培植、茶叶种植和蜂蜜营销等方面,对乡村振兴带头人进行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继续教育,促进乡村产业振兴。5月中旬,学校承办为期15天的“我把徽州乡村说给你听——2023年徽州区乡村推介官训练营”活动,对来自徽州区各乡镇的34名乡村推介官强化训练,从礼仪讲解、语言技巧、行为举止多角度对参训学员进行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推介队伍综合素养,打造出一支政治觉悟强、服务意识突出、讲解技能过硬的乡村推介官队伍,助力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

拼搏创新业 打造产业振兴特色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路。新时期,学校多层次利用人才资源,培育富民产业,提升乡村的造血功能,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按照《必博娱乐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工作要求,学校遴选了第八批驻村干部前往祁门县继光村、永胜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方敦礼、陈伟龙两位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立足于乡村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乡村振兴新思路、新蓝图,主动作为,在徽州大地上抒写青春之歌。主题教育期间,陈伟龙配合祁红乡人民政府,组织开展2023年第七届“世界蜜蜂日(5.20)”安徽分会场活动,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中安在线等主流媒体相继宣传报道,扩大了永胜村中蜂产业的影响力,将中蜂特色养殖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方敦礼深入贯彻省委“一改两为”要求,打造“亮点村”建设,与学校专家团队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大力培养羊肚菌种植,实现产业振兴,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学校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着力提升乡村振兴效果。

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必博娱乐:深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基层、下沉农村、科技服务一线,助力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省级科技特派员甘卓亭、姚婷针对黄山市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土地资源紧张、留村劳动力高龄化等因素,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选定用工量小,适合老弱劳动力参与的高值食用菌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首选。坚持以试点种植基地为舞台,以培养农民劳动技能为手段,以公开透明的实效做宣传,通过示范引领达到食用菌普及、推广的效果。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给种植户讲解菌丝种植、菌菇烘干技术,带领近百余位高素质职业农民参观学习菌类种植基地,全方位、多区域打造山区红托竹荪、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了以新安江源头区为中心,逐步覆盖黄山市山区乡村的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布局雏形。

专家型教师产业帮扶。学校成立乡村振兴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专家型教授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永益农服务团多次赴永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生产及骨干人才传帮带等工作,推动永胜村黄精、蜂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教师团队赴祁门县兰水产养殖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就马口鱼种苗繁育技术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及指导,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助推“产学研”深度合作发展。校团委与黄山团市委深化结对共建项目,开展大学生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围绕“家燕归巢”青年学子实习考察、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相关调研项目,持续深化“走在行知路上”大学生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支持教师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校地合作项目,学校立项乡村振兴校地合作项目109项,经费合计100余万元。

乡风焕新颜 彰显文化振兴底色

“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是美好乡村的底色。多年来,黄山学院师生行走在徽州大地之上,以智慧之笔绘制美丽乡村路线图,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彰显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深化与各级政府的文化交流,建立合作共建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促进乡村思想文化建设,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的重构。艺术学院严颖研究团队,以艺术为媒介,结合祁门继光村乡村整体规划,挖掘当地廉政文化资源,打造“竹文化墙绘”,建构一墙一文化,一村一品味,用艺术之笔,绘就美好乡村蓝图。驻村工作队作为“文明乡风”文化宣传大使,在乡村宣传传统的孝悌念、诚信观、义利观,建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孝文化、契约文化、义利观等。乡村建立文化宣传栏,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典型,营造睦邻友好、与人为善的价值观,促进淳朴和谐乡风。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之下,永胜村第一书记陈伟龙与村两委积极配合祁红乡政府,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倾心打造永胜村红色美丽村庄,传承好红色革命文化。祁门舍会山地处皖赣边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皖赣特委根据地,交通闭塞,文化基础薄弱。永胜村结合村庄实际,以舍会山等红色资源为中心,形成了“皖赣特委会旧址——红色大讲堂——红军转移路线——游击队员住宿点展示区——舍会山红军食堂”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有效保护和传承永胜村红色“富矿”。黄山学院和永胜村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好祁门县永胜村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赋能魅力乡村。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文明乡风为主线,共建美好乡村。近年来,艺术学院师生深入推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三个起来”行动计划,点燃创意火花,推动“万名师生兴乡村”行动,建设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智库,以艺术创意之笔绘就黄山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打造出黄山市乡村独特IP,形成乡村振兴品牌活动。学校成立“黄山市乡村振兴创新设计研究院”,以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共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共培乡村文旅新业态。2023年首届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参赛作品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7项,获优秀组织奖。建筑工程学院黄冠君专家团队实现黄山市乡村设计全覆盖,为乡村制定发展规划设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撰稿:办公室 汪玉玲;审核:办公室 汪恭艳;责任编辑:宣传部 赵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