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通讯――黄山学院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启示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6-04-19浏览次数:307

  [编者按]:2006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该报记者俞路石采写的长篇新闻通讯《黄山学院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启示――铺就面向市场和基层的就业路》,文章以黄山学院全程指导、全员齐抓就业工作;以“销”定“产”定专业,适应市场调课程;校企联合,以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就业;做好学生心理辅导,面向基层理性择业等四点启示为主线,全面报道了黄山学院创新思路,开拓奋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之路的成功经验。现全文转载这篇报道,以飨必博娱乐:广大师生。
 
黄山学院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启示
――铺就面向市场和基层的就业路
本报记者 俞路石
 
  连续4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更是达到了96.37%;在安徽省先后组织的两次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均被评为“先进集体”,是全省高校中仅有的两所高校之一,这所学校就是安徽黄山学院。
  这所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学校,在社会知名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市场需求,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系统工程”和“全员工程”,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之路。
 
  启示之一:全程指导、全员齐抓就业工作
  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常说:“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必须全程指导毕业生就业、全员齐抓毕业生就业。”去年夏天,安徽省遭遇罕见的高温天气,汪良发利用暑假,带着学校有关人员,冒着酷暑,亲自到宿松等边远县城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
  2002年4月,当时还只是专科学校的黄山学院的两位老师到外省一个市的教育局联系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一听是推销专科毕业生,递给的资料连看都不看,就抛在一边。他们毫不泄气,不停地介绍毕业生的情况,从学校的教学质量讲到毕业生的素质,列举了新老用人单位对黄山学院学生的评价,两个多小时,他们最终感动了用人单位。接待人员的态度从不理不睬转变为热情接待,从原来打算不要专科生,到先试用几名该校专科生。这件事不仅在安徽高校传为佳话,而且也引起学校所有教师的深思: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就一定能做好!
  在黄山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始真正转化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工程”。学校成立校级的“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划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都在当年学费总收入的1%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1.3%,不仅如此,全校13个系也都有相应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组”,经费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划拨的专项经费1:1配套。学校还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与系领导年度工作考核及年终岗位津贴挂钩,实行就业率每周公布制度和全校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就业会议制度。
 
  启示之二:以“销”定“产”定专业,适应市场调课程
  前两年,芜湖的一家园林公司到黄山学院资源环境系要毕业生,提出接纳的毕业生需要懂得杨树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但是资源环境系应届的毕业生中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学校立即利用最后一学期的时间,为学生调整了课程,加设了这门专业课,结果芜湖的这家公司经过测试,吸纳了30多名毕业生。
  学校有关部门由此得到很大启发,在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必须做到以“销”定“产”设专业,适应市场调课程。
  学院旅游系学生就业形势一直被看好,80%以上的学生经过全国星级酒店实训后,就被用人单位预定,于是旅游专业连年扩大招生,2005年在校生已近2000人,并在系的基础上成立了黄山学院旅游学院。
黄山学院还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制度,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校内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近10个高级技能鉴定站,促进学生获取高级技能证书,目前,90%的黄山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能手持1至3门高级技能证书,在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已经取得了上岗资格。
  学院还主动把自己纳入黄山市“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重点办好旅游管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风景园林等特色专业,以及与黄山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园林设计等地方急需的专业学科群。
 
  启示之三:校企联合,以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就业
  “苏州人家”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餐饮企业,2004年,黄山学院与其达成就业基地共建合作协议,“苏州人家”负责每年接纳黄山学院一定数量毕业生,并负责帮助该校在苏州、上海开拓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2005年10月,“苏州人家”总经理丁慧英女士牵头组织了苏州、上海的一批成功企业家,对该校第一批6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资助,并且承诺受助学生可以优先到提供赞助的企业就业。同时,黄山学院也积极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参与到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如此初步形成一种“校企联合、互利共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宁波的向阳渔港是黄山学院旅游专业和烹饪专业的就业实习基地,2003年起,已连续3年接收该校毕业生共300多名。该公司为了巩固长期的基地合作共建关系,还向黄山学院赠送一辆轿车,引来众多高校的羡慕。
  截至2005年年底,黄山学院在省内外建立起就业实习基地41个,其中省外基地就达23个。今年该校旅游、烹饪、电子等专业有近70%的毕业生在这些就业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模式,使学校和用人单位达到了“双赢”。
 
  启示之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面向基层理性择业
从学生踏入黄山学院的大门开始,学校就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做到新生一入学就着手就业指导工作。2002年,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就业心理咨询室,对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时表现出来的过分自卑、焦虑、烦躁等心理现象,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新生入学后,黄山学院还有意识地向他们灌输“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在毕业时,择业观念更趋理性。据3年来对黄山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调查,毕业生有70%在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
  针对社会上存在虚假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现象,黄山学院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学校规定,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前,辅导员必须为他们专门进行一次专项辅导教育,防止青年学生因心理不成熟而受到欺骗信息的诱惑。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就业信息过滤系统,对每一个就业信息,由专人负责,通过工商、人事和公安等部门对这些单位进行核实。仅去年一年,黄山学院就对4000多条用人信息进行了核实,确保没有毕业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等犯罪组织中去。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6日第1版
 
(发布: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