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女院长论坛暨首届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黄山论坛在必博娱乐:率水校区文思楼五楼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李铁范,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庆宏,副院长姜红,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润泽,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吴焰,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安徽省委宣传部对外联络推广处处长吴晓辉等来自学界、业界、政界与企业界30余名代表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论坛开幕。开幕式由李庆宏主持。
李铁范在致辞中代表黄山学院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必博娱乐:基本情况。他指出,此次论坛不仅是黄山与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女院长、著名学者共襄盛举的契机,更是响应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聚焦服务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教育格局,深化科研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科群,本次论坛聚焦“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与必博娱乐:在“文化-旅游-传播”三位一体的学科生态建设不谋而合,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等领域传经送宝,分享学术卓见。他诚邀各位领导和专家,在会议期间或者未来,能到黄山学院考察指导,多为学校发展提宝贵意见建议。
钱海在致辞中代表安徽大学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与院长、专家学者以及业界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多年来,女性力量在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过程中彰显出得天独厚的重要性,各位女院长凭借宏远的学术胸怀,敏锐的学术眼光,精深的学术积淀,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开拓新方向,提升新高度,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必博娱乐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各位院长能够在本次论坛中分享各自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王润泽在致辞中感谢黄山学院和安徽大学对于本次论坛的精心筹办。她指出,在文旅融合和国际传播的实践当中,中国地方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新传播路径正在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传播势能,地方文化借助本土叙事,在国际传播中建构起多维立体的文化矩阵,我们要提炼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钱海、姜红共同为全域认知与国际传播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协同基地揭牌。
主旨演讲环节由姜红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电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晓虹以《危与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刍议》为题,从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文科专业裁撤和规模压缩三个方面探讨了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新闻传播学科应该怎样做。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以《中国数字文化产品海外传播的现状与特点》为题,从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出海的现状、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出海的特点以及中国数字文化产品出海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凤以《AI第六感与视听传播的创新》为题,从创作端的突破、传播端的升级、用户端的连接、视听创新前沿、视听挑战、视听对策视听愿景6个方面剖析了人工智能对创作、传播的深切影响。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韦路以《推进传媒院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为题,从平台、机制、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推进传媒院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高级研究员、大连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润华以《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视角看文旅融合的多维度推进》为题,从旅游是国际传播的一种形态、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文旅融合的目标之一、多层次齐头并进是文旅融合达成目标的必由之路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能。
主旨演讲结束后,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女院长圆桌论坛和首届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黄山论坛,分别由王润泽和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葛明驷主持。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传播和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还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和休宁县南坑村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田园艺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及数字化传播情况。
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安徽大学、黄山学院主办,黄山学院科研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全域认知与国际传播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安徽途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撰稿:田甜 刘罗玉;摄影:游闪闪;责任编辑:赵睛;审核:徐德平 汪家庚)